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2篇
  免费   4768篇
  国内免费   3099篇
耳鼻咽喉   452篇
儿科学   484篇
妇产科学   585篇
基础医学   4249篇
口腔科学   723篇
临床医学   5341篇
内科学   5554篇
皮肤病学   455篇
神经病学   1735篇
特种医学   15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176篇
综合类   8630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713篇
眼科学   970篇
药学   4766篇
  49篇
中国医学   2750篇
肿瘤学   335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975篇
  2021年   1808篇
  2020年   1543篇
  2019年   1366篇
  2018年   1415篇
  2017年   1475篇
  2016年   1287篇
  2015年   1937篇
  2014年   2409篇
  2013年   2478篇
  2012年   3300篇
  2011年   3447篇
  2010年   2565篇
  2009年   2166篇
  2008年   2416篇
  2007年   2491篇
  2006年   2268篇
  2005年   2095篇
  2004年   1829篇
  2003年   2070篇
  2002年   1758篇
  2001年   1395篇
  2000年   963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 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 (1.0~4.0) 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 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 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对超声设备故障现象和易损部件进行分类统计,探讨针对性的超声设备预防性维修维护策略.方法 对2016~2019年间457次超声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故障现象、导致该故障现象的易损部件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超声设备高发的故障现象依次为显示故障(34%)、开机故障(23%)、面板故障(16%)和探头故障(11%),高发的易损部件依次为探头(38%)、面板(17%)、电源(12%)、计算机硬件(9%)和板卡(8%),且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之间、台式设备与便携式设备之间的高发易损部件存在差异;进口设备高发易损部件依次为探头(37%)、面板(18%)和电源(13%),国产设备高发易损部件依次为探头(40%)、软件(21%)和面板(12%);台式设备高发易损部件依次为探头(42%)、面板(20%)和计算机硬件(9%),便携式设备高发易损部件为电源(34%)、探头(22%)和计算机硬件(8%).结论 超声设备高发的易损部件主要为探头、面板、电源、计算机硬件和板卡,且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之间、台式设备与便携式设备之间的高发易损部件存在差异,对超声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维护应主要针对这些高发易损部件展开,同时应根据设备之间的差异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对比胃肠超声造影的优缺点,探讨对胃十二指肠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评估胃肠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有胃肠道症状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胃镜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胃肠超声造影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4.34%,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94.12%,与胃镜对比,在胃十二指肠良恶性病变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对胃十二指肠结构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且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等腹膜后病变的检出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熟练掌握胃肠超声检查的适应证,规范扫查流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归纳梳理中药溯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中2003年-2020年7月与中药溯源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用CiteSpace 5.5 R2进行文献关键词,作者,机构的共现分析,获取对应知识图谱。结果 整理后共收集到196篇文献,通过分析,有三个团队在中药溯源领域内有稳定合作关系;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存在地域性,研究成果存在断档;热点关键词为质量追溯,物联网,区块链,二维码等。结论 中药溯源领域现处于稳定起步阶段,发文数量逐年趋于稳定,中药溯源系统与区块链,物联网,DNA条形码技术的融合,质量追溯体系的构建是相关研究的热点。NB-IoT,EPC编码等物联网技术在中药溯源系统中的运用未来将会受到更多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探讨应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静息能量消耗和营养状态的变化。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或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 w。测量静息能量消耗(REE)和预测静息能量消耗(pREE),常规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在治疗48 w结束和随访6 m时,观察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2.5%和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4.6±481.5)kcal/d和(1432.3±229.3)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2.1±546.7)kcal/d和(1241.8±208.6)kcal/d,对照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5.2±482.1)kcal/d和(1433.5±231.2)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4.4±547.6)kcal/d和(1243.1±208.8)kcal/d, 但两组之间REE和pREE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2±2.0)kg/m2、(161.5±45.2)mg/L和(38.4±4.2)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1±1.5)kg/m2、(135.8±40.2)mg/L和(34.2±3.2)g/L,治疗前对照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3±2.1)kg/m2、(161.3±45.0)mg/L和(38.5±4.4)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2±1.5)kg/m2、(136.3±40.2)mg/L和(34.2±3.1)g/L,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CHC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案,均增加了能量消耗,降低了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提示标准方案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49.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dusk phenomenon on the total glucose exposure in Chines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A total of 380 type 2 diabetes who received a retrospect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for 72 hours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32 of them failed in CGMs. The patients were first divided into 2 groups: dusk phenomenon (n = 95) and non dusk phenomenon group (n = 253). The magnitude of the dusk phenomenon (δDusk) was quantified by pre-dinner glucose minus post-lunch 2 hours glucose. A persistent δDusk ≥ 0 or a once only δDusk < 0 can be diagnosed with the dusk phenomen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secondarily matched for the post-lunch 2 hours glucos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dusk phenomenon on the overall glucose exposure. The impact of the dusk phenomenon was assessed o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ssay (HbA1c) and 24-hour mean glucose.There were 95 of 348 (27.3%) participants with the dusk phenomenon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and the median of δDusk level was –0.8 (–1.8, 0.2) mmol/L. The median of gluco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paired groups were 0.4 (–0.4, 1.0)% for HbA1c, 0.9 (0.2, 1.4) mmol/L for 24 hours mean glucos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dawn phenomenon and the dusk phenomenon (r = 0.052, P = .472).The incidence of dusk phenomenon is about 27.3%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impacts of dusk phenomenon on HbA1c and 24-hour mean glucose were about 0.4% and 0.9 mmol/L and the dusk phenomenon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dawn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